*
*
*
*

頸椎退化性疾病-談頸椎骨刺

脊椎專區
2010-06-16
        身體中任何一個關節都會因為長期反覆的使用而發生磨損與退化的現象,又依據磨損或退化的程度,對人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症狀。頸椎是由七節頸脊骨連接而成,向上與顱骨、向下與胸椎相連。頸椎退化性病變的起因,在於頸椎間盤軟骨的退化,再衍發出接下來一連串的其他關節 (面關節與椎體鉤關節)的變化。由於椎間盤軟骨長期受到因人直立產生的重力與頸部活動產生各方向的張力負擔,再加上軟骨內水含量隨著年齡而逐漸減少,會造 成軟骨的破裂 或突出,而製造不穩定的現象,這是頸痛的原因。又會因軟骨突出或長期不穩定刺激了面關節或椎體鉤關節骨刺的增生,壓迫神經根或脊神經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 神經病變,如上肢神經麻木、疼痛、無力,或髓神經病變的僵硬、感覺異常、行動不便、下半身癱瘓等情況。再者,因不穩定的情況惡化或其他關節的影響亦加劇, 會造成上下頸椎間滑脫與變形,更相對增加了症狀的嚴重性。

造成頸椎骨刺的原因:
        由於致病成因是頸椎長期受到反覆性或長時期的沈重負擔,而造成椎體間的一連串退化現象,故常以勞動工作者、長時間彎 脖子或固定姿勢的職業較易發生。另外,頸部曾經有受過傷害的病史者,亦可能會發展出此類問題。 早期的症狀是是只影響頸神經根造成 的神經傳導病變 (radiculopathy) ,約有 45% 的病人會一發性症狀而自然痊癒,不會再發;30%的 病人會持續存在有輕微的症狀;25%病人則會維持其不舒服的症狀,甚至惡化。但若能穿戴頸圈,會有某些 程度的有效改善。若病人表現為脊髓病變 (myelopathy),初期症狀較輕時,其預後較好,但初期症狀較嚴重時,長期追蹤 大部份仍會保持原來的嚴重度,至少不會有改善。另外,發生症狀時的年齡亦會影響其預後,即超過60歲時預後就較不好。

頸椎骨刺的臨床症狀:
        如前所述,若頸椎間盤軟骨退化造成不穩定,會產生頸部疼痛的症狀。因軟骨突出或增生的骨刺壓迫到頸神經,會造成該條脊椎神經負責的部位感覺由麻木至疼痛情況、與運動上負責的肌肉無力、及反射作用上掌管的部位會降低或無反應。若間盤突出於中央位置、或骨刺嚴重、或加上先天 性脊椎管腔狹窄時,會對脊神經索壓迫而產生髓病變,亦可能同時壓迫頸神經而存在有頸神經傳導症 狀。又一輕微的外傷可能會使髓病變症狀突然的加劇或表現出來,但大多數病人不清楚其神經症狀是何時發生。其髓病變可由步態僵硬或手腳動作失去其靈巧性、身體會出現緊繃感、廣泛性無力、或頻尿、尿失禁等不同形式來表現。又會因壓迫於神經之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亦就是因為其多樣化,所以診斷上更加困難。


放射線學檢查:
         普通放射線學的檢查有頸部側面、正面與雙側斜面的檢查,可以發現有椎間盤高度的減少,骨刺於椎體前與後緣生出,於椎體鉤關節與面關節間的神經孔中生出。若再加上分別於向前彎曲(flextion)與向後伸展(extension)的側面照時,可看出 有無病變節脫位與不穩定的現象發生。但必須強調的是,40歲後於X光便常見有頸椎間盤退化現 象的發生,甚至70歲以後會有超過70%的人有上述現象,但常是無症狀的,也就 是說X光 片檢查發現雖有退化的現象,不一定就會有症狀的。因普通放射線學檢查無法看到神經,所以要證明骨刺有無造成神經壓迫,必須藉助特別的影像檢查。
  1. 脊髓造影:以水溶性顯影劑注入脊椎管內,看神經有無受壓迫的情形,好處可由後腦窩檢查 至薦椎;壞處是較有侵犯性,與無法了解病因為何,是椎間盤軟骨、骨刺或腫瘤等造成其壓迫,無法得知。其診斷的準確率為70至90%。
  2. 電腦斷層:最好配合脊髓攝影,才可以清楚表現出脊索或神經被壓迫的情形。另外,必須藉助較好的機器解 像力,才能分辨出是硬的骨刺或軟骨造成的神經壓迫。
  3. 核磁共振:乃一非侵犯性、無輻射暴露危險的檢查。可以對軟骨、神經有一清楚分明的解像能力,這些優點為目前較常使用的原因。但是須留意 的是,超過40歲無症狀的人,也會有25%的比例作核磁共振檢查會出現異常,就是假陽性情形。

電氣生理學檢查:
        包括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用作來輔助理學檢查與病史來診斷的工具,主要的作用於:
.證 實由理學檢查發現的異常現象有何意義。
  1. 幫助定出發生症狀的解剖位置。
  2. 用以分辨會發生重疊症 狀的病理原因。
  3. 對於頸椎退化性病變造成的神經病變的診斷,希望特殊影像檢查的結果與症狀或理學檢查的不正常病候,必須要能互相 解釋來確定,才能確保治療的效果。反之,若病人的症狀與理學檢查發現的不正常與特殊檢查不能互相配合時,最好能再積極找其他的病因,以防治療不彰。

治療方法:
必須考慮手術治療的條件為:
  1. 保守療法3個月以上但無法改善其神經傳導症狀或甚至更加劇時。
  2. 進行且持續性神經功能喪失時。
  3. 持續性神經功能喪失加上明顯傳導性疼痛時。
  4. 影像檢查結果與所懷疑症狀的成因相配合時。
  5. 對髓病變病人當其功能障礙有進行時或無改善時。
        除了上述的條件必須考慮以外科手術治療時,其餘大部份的情形皆可能對保守性的護具保護、藥物或物理性治療有反應。護具保護的作用在於減 少椎體活動,以減少對受壓神經的牽引刺激,以有效緩解症狀。但護具使用只限於初期疼痛階段,若疼痛緩解,最好能漸進式停止使用,以防止周圍肌肉因長期休息 造成萎縮與過度無力。

        而藥物以非類固醇性抗發炎藥為主,其同時具有消炎與止痛的作用,因為神經受到機械性壓迫會產生發炎的反應以致有 傳導性症狀,如疼痛、麻木、無力,於此降低其發炎反應可以減少病人的疼痛。
物理性治療包括有主動性運動計劃與被動性止痛治療計劃。而急性期症狀可以先用被動性治療計劃來改善病人症狀,如 熱敷、超音波、電刺激、頭部牽引術等方法。熱敷的作用在於增加局部病態組織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的缺血現象,冰敷則是降低組織水腫的嚴重度;電刺激與超音波的作用在於促進較深部肌肉構造血 液循環;頭部牽引有拉開神經孔、增加局部血液循環與減少關節的負擔的作用,對傳導神經病變效果較好,對產生髓病變的病人效果較不彰。 但傳導性神經病變的患者,亦可能因牽引而加重症狀時,則不適合行牽引治療。等待病人急性症狀改善時,再改用主動 性運動計劃,訓練病人頸椎周圍的肌肉力量,因為維持這些肌肉相當的肌力,可以對頸椎有穩定的作用。 至於傳統的頸部徒手矯正的治療,由於有不少悲劇性的報告,所以專家們一致認為最好不要使用於頸椎問題的治療,以 免造成無可挽救的後果。
相關文章Related Articles
Facebook Lin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