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足底筋膜炎的微創治療方法

微創脊椎手術
2010-08-14
        足底筋膜是一種很厚纖維具有彈力的結締組織所組成,前方附著在五個蹠骨上,後方附著在跟骨內側成一放射狀的扇形,作用是拉緊跟骨及足部,使腳底成一弓形。平常走路時足部承受全身的重量,這片扇形組織因而被伸張以提供部份的扭力及彈力,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是天然避震器。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大多數與體重過重及必須久站有關,最常見的因素有足底不正常的受力,造成筋膜過度疲勞,或使足底脂肪墊變薄。站立太久、慢跑、走太多的路或經常走健康步道,在不平的石子路面走太久,這些都會使足底筋膜受傷,進一步造成急性或慢性發炎。 其次則是跟骨骨刺,在X光攝影方面,約有五十%的患者在跟骨結節的足腱膜附著處有骨贅,即俗稱骨刺,但是疼痛與骨贅沒有直接相關。在磁振造影檢查(MRI)上,可以發現患者的足底筋膜較一般人厚。最後則是蹠骨與楔骨之間發生移位使蹠骨下墜。足底筋膜炎的症狀最明顯是早上起床第一腳踩下去時,會覺得腳跟一陣刺痛,而且無法走遠,約走半小時後,疼痛可獲得緩解,但若持續走二到三個小時,則疼痛又會加劇。其次則是跟骨的內側足底有輕度腫脹,用手去壓或足趾背曲時,會感到疼痛。
        現在,神經外科楊椒喬醫師引進以脈衝性高頻波(Pulsed radiofrequency)來治療足底筋膜炎,我們以特殊電針進入患部再利用電磁波所產生的熱及其20ms波長,以每秒刺激疼痛點兩次,持續作用在足跟神經組織上,使患者對疼痛的感覺降低,此種脈衝及定溫42℃的刺激方式,只是阻斷痛覺神經,並未破壞神經因此是很安全的治療方式,平均有效期達到6~9個月。術後兩天內會感覺些許針感(與原來疼痛不同,類似微漲),之後務必保持正確坐、站姿勢,也不可搬運重物。我們以綜合高頻脈衝波及復健照護來治療足底筋膜炎的病人,目前已有相當的效果。
        足底筋膜炎的日常復健照護包括減輕體重的負荷,可使用枴杖,盡量少背著重物。 盡量避免久站或長時間行走,以減少足底的使用。當疼痛發生時,暫停爬山、健行、慢跑或走健康步道,直到疼痛完全消失為止。 日常生活盡可能穿著治療鞋墊(例如氣墊鞋或有軟護墊的鞋子),鞋子的大小要適中,底部有軟墊以提供足弓支撐,避免足底筋膜受到過渡伸張。盡量少踩硬地板,及用力踏地,可預防足跟骨刺形成及再發炎,有效率達九成以上。每天做物理治療加上局部熱敷,一天2~3次,每次約10~15分鐘。每次步行後可在腳跟冰敷,每次約10~15分鐘,可以減少發炎症狀發生。當發炎徵兆明顯時,可口服消炎止痛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另外,足底柔軟操也是一種相當好的物理治療方法:可以採用立姿脫鞋,患者以45度左右靠牆,患肢在後,腳跟不可離地,以身體重量壓迫患腳達到略感疼痛的程度為止, 維持15秒休息5秒,重覆30次,一天做3~4回,這樣可增加足底筋膜和足腱的柔軟度,使其較不易受傷。
        不論年輕人或中年人,常有足底疼痛之苦,男性、女性的比例沒有差別,與個人所穿的鞋子有關,所謂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就應該注重足部的保養,避免持續之長途步行,運動宜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突然增加運動量,足部感到不適時,應儘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相關文章Related Articles
Facebook Lin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