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背痛該怎麼辦??
脊椎專區
2010-06-19
現今社會中,下背痛和感冒一樣,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據研究, 80-90% 的人一輩子中會有至少一次背痛經驗,是門診中僅次於感冒的求診原因,同時也是上班族請假的常見原因。然而痛起來時該怎麼辦呢?根據文獻報告指出,國人約有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人,一生中會經歷下背痛。下背痛 (Low Back Pain) 僅是一個症狀,可能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包括:
1.背部筋膜發炎:
這其實是下背痛最常見的原因,包括背部的肌肉、韌帶、肌腱的急慢性拉傷、扭傷、挫傷。上班族坐辦公桌或因運動間接造成的下背疼痛,則是慢性肌腱炎或肌肉疲乏居多。
2.椎間盤突出症:
在年輕人引起下背痛甚至導致坐骨神經痛的疾病中,本病占很大比例。病因是椎間盤周邊的纖維環破裂,致中間的髓核向後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根,引起所謂的坐骨神經痛,一般為單側。剛開始時多半是抬重物或每一特定動作突然發生背部劇痛,患者多認是閃了腰,休息幾天就沒事,但是疼痛卻慢慢地由下背部擴散到臀部,大腿外或後側,甚至延伸到下腿或足背或足底部。
3.脊椎退化性關節炎:
起因於脊椎的老化,俗稱長骨刺,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脂肪層也因長期關節炎造成纖維化而變硬,原本專司保護神經的構造失去原有的彈性,再配合骨刺的夾攻,也會壓迫坐骨神經根,造成坐骨神經痛。這時病患不但腰痛,還伴有下肢的麻木感。嚴重的病患還會有下肢無力、抽筋,或走路走不遠的現象。
4.壓迫性骨折:
停經後女性因骨質疏鬆症造成壓迫性骨折的例子很多,也是老人駝背的主因。
其他原因還有:
1.椎管狹窄
2.脊椎退化長骨刺
3.脊椎滑脫
4.原發性或轉移性脊椎腫瘤
5.腎臟病
6.輸尿管結石
7.攝護腺發炎或骨盆腔發炎
8.姿勢不良
9.情緒、壓力
若真的發生下背痛時怎麼辦呢?應即時請醫師評估,不要輕忽問題的嚴重性,必須針對病因治療,目前治療方式有很多種,主要包括:
1.藥物治療:
門診常用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與肌肉鬆弛劑,對鎮痛、消炎和鬆弛肌肉的功效良好。
2.物理治療:
如按摩、針灸、低能量雷射治療、運動治療、腰部牽引、電療與熱療。
3.高頻波治療:
傳統保守療法,若超過一至三個月均未改善,發作時痛不欲生,但又不敢接受開刀,此時,「高頻波治療」成為有效緩解症狀,短效而立即的另一種選擇。
4.外科手術:
大多數的下背痛患者「談刀色變」,其實真正需要開刀治療的病例不再少數,例如椎間盤突出併下肢肌肉萎縮,或疼痛不已保守治療數月無效,又確診出病因,則必須慎重考慮外科手術。此外,手術後的維護也是很重要的,教導病人日常生活及工作的保養、及正確的坐姿、站姿、睡姿等,都是很重要的一環。
腰酸背痛的問題其實是預防重於治療,良好的姿勢,儘量減少背負重物,讓腰椎不受過多重力壓迫,可預防腰部軟組織受傷;若必須搬運重物時,應注意方法,避免背部肌肉拉傷或椎間盤突出症,適當的運動可有效減少下背痛的發生。
以下的幾點提供大家作為日常生活要注意的事項:
1.避免久坐,若需久坐時應以背墊支撐下背,並使用高背座椅。且坐時姿勢要端正。
2.日常生活中,以平躺時脊椎所受的壓力最小。
6.需轉身去接或拿東西時,不要只扭轉上半身,應盡量整個身體轉過來。
7.彎腰提重物是腰部最吃力的動作,腰背不適時應盡量避免。
8.熱敷可以改善背痛,例如泡溫泉。但溫度不可過高,時間不可過久,以免燙傷皮膚。
9.不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10.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及預防下背痛的症狀。例如:游泳及散步。
1.背部筋膜發炎:
這其實是下背痛最常見的原因,包括背部的肌肉、韌帶、肌腱的急慢性拉傷、扭傷、挫傷。上班族坐辦公桌或因運動間接造成的下背疼痛,則是慢性肌腱炎或肌肉疲乏居多。
2.椎間盤突出症:
在年輕人引起下背痛甚至導致坐骨神經痛的疾病中,本病占很大比例。病因是椎間盤周邊的纖維環破裂,致中間的髓核向後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根,引起所謂的坐骨神經痛,一般為單側。剛開始時多半是抬重物或每一特定動作突然發生背部劇痛,患者多認是閃了腰,休息幾天就沒事,但是疼痛卻慢慢地由下背部擴散到臀部,大腿外或後側,甚至延伸到下腿或足背或足底部。
3.脊椎退化性關節炎:
起因於脊椎的老化,俗稱長骨刺,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脂肪層也因長期關節炎造成纖維化而變硬,原本專司保護神經的構造失去原有的彈性,再配合骨刺的夾攻,也會壓迫坐骨神經根,造成坐骨神經痛。這時病患不但腰痛,還伴有下肢的麻木感。嚴重的病患還會有下肢無力、抽筋,或走路走不遠的現象。
4.壓迫性骨折:
停經後女性因骨質疏鬆症造成壓迫性骨折的例子很多,也是老人駝背的主因。
其他原因還有:
1.椎管狹窄
2.脊椎退化長骨刺
3.脊椎滑脫
4.原發性或轉移性脊椎腫瘤
5.腎臟病
6.輸尿管結石
7.攝護腺發炎或骨盆腔發炎
8.姿勢不良
9.情緒、壓力
若真的發生下背痛時怎麼辦呢?應即時請醫師評估,不要輕忽問題的嚴重性,必須針對病因治療,目前治療方式有很多種,主要包括:
1.藥物治療:
門診常用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與肌肉鬆弛劑,對鎮痛、消炎和鬆弛肌肉的功效良好。
2.物理治療:
如按摩、針灸、低能量雷射治療、運動治療、腰部牽引、電療與熱療。
3.高頻波治療:
傳統保守療法,若超過一至三個月均未改善,發作時痛不欲生,但又不敢接受開刀,此時,「高頻波治療」成為有效緩解症狀,短效而立即的另一種選擇。
4.外科手術:
大多數的下背痛患者「談刀色變」,其實真正需要開刀治療的病例不再少數,例如椎間盤突出併下肢肌肉萎縮,或疼痛不已保守治療數月無效,又確診出病因,則必須慎重考慮外科手術。此外,手術後的維護也是很重要的,教導病人日常生活及工作的保養、及正確的坐姿、站姿、睡姿等,都是很重要的一環。
腰酸背痛的問題其實是預防重於治療,良好的姿勢,儘量減少背負重物,讓腰椎不受過多重力壓迫,可預防腰部軟組織受傷;若必須搬運重物時,應注意方法,避免背部肌肉拉傷或椎間盤突出症,適當的運動可有效減少下背痛的發生。
以下的幾點提供大家作為日常生活要注意的事項:
1.避免久坐,若需久坐時應以背墊支撐下背,並使用高背座椅。且坐時姿勢要端正。
2.日常生活中,以平躺時脊椎所受的壓力最小。
3.臥床休息時應選用木板床,並可加層被子或榻榻米,如此躺著,腰部的姿勢比較自然伸直。不要睡太軟的床,因為屁股會下沈,如此躺著好像孕婦挺出肚子,對腰椎間盤壓迫神經的狀況會惡化。
4.臥床休息時可於膝下墊一個枕頭。
5.避免急速前彎及旋轉、身體過度向後仰等可能會傷害背部的動作。6.需轉身去接或拿東西時,不要只扭轉上半身,應盡量整個身體轉過來。
7.彎腰提重物是腰部最吃力的動作,腰背不適時應盡量避免。
8.熱敷可以改善背痛,例如泡溫泉。但溫度不可過高,時間不可過久,以免燙傷皮膚。
9.不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10.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及預防下背痛的症狀。例如:游泳及散步。
相關文章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