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复健之重要性
物理治疗
2010-06-19
神经系统控制人体的运动、感觉与内部器官活动,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及周边神经系统两部份。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脑是身体的控制中心,管理活动、 情绪、智力与语言,它从声音、影像、嗅气、尝味与触摸接受讯息。脊髓传送讯息出入脑部,它联接脑与身体其他部份。脊髓外围由脊柱保护,如同电话交换系统, 在脑部与身体之间传递讯息。在脊髓特定节段出入的脊神经将讯息传递到身体特定部位。最上端的颈髓控制呼吸、颈部及上肢功能,胸髓负责胸腔及腹腔的活动,腰 髓管司两下肢功能,最下端的荐髓控制排便、排尿及性功能。周边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与脊神经,其中感觉神经将讯息由身体传至脑部,运动神经把讯息从脑透过脊 髓传到手脚眼耳鼻体干等。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构成,两者互相协调支配内脏,如心、肺、胃肠、膀胱、血管等的活动。
所谓“脊髓损伤”是指急性外伤性伤害侵及脊髓与神经,造成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失常。这通常是由于巨大的外力,如车祸、坠落、重物 压伤、运动伤害等,使脊柱移位或骨折造成,而有些老年人发生损伤的原因是闪跌、滑交等小伤害。一般脊髓损伤都可发现其脊柱严重的破坏,但也有些损伤患者的 影像检查看不到脊柱明显的变化,当然也有些人虽然伤及脊柱,但并未造成脊髓损伤。有些瘫痪的病人,并不是外伤性伤害造成,而是由于肿瘤、脊血管、发炎等因 素,这些脊髓疾病的表现常与外伤性脊髓损伤相似。颈髓受伤会造成四肢瘫痪,约占所有脊髓损伤患者的半数;若伤及胸髓、腰髓或荐髓,则会造成下半身瘫痪。除 了运动与感觉机能障碍外,脊髓损伤还会造成排尿、排便困难及性功能障碍,而呼吸问题、自主神经机能异常也常见。不止如此,心理挫折、经济问题等也跟着浮现。
在台湾地区,每年新增约五百名脊髓损伤病例,外伤性原因以车祸居多,几占百分之五十,其次为高处跌落、重物压伤、滑跌、运动伤害、刀 枪伤等。年龄层以20岁到29岁的发生率最多,而20岁到49岁患者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学历以高中居多,其次国中,再次为小学、大学。以性别而言,男女之 比约为五比一。美国每年新增一万名病例,全国超过二十五万患者,平均年龄约二十岁。受伤原因以车祸居首,其次是跌落、暴力及运动伤害。一年中以七月发生最 多,周六是每周最多的伤害日,而酒精及药物滥用也扮演一重要角色,男女比例为三至四比之一。一般学者认为,脊髓损伤之流行病学可以反映各国社经状况。注重 交通安全及职业灾害的国家,其脊髓损伤发生率较低,而女性活动较热络的社会,其损伤的男女比例也较低,在枪枝管制较松、体育运动较风行的国家,两者造成脊髓损伤的比例则较高些。
依据脊髓损伤者协会在民国七十九年的调查,会员最困扰的健康问题,首先是大小便困难,其次是褥疮,再次是神经抽痛。患者之就业率不到 三成,不能就业之原因,首推生理状况有问题,其次是个人心理障碍、交通环境障碍,而社会的接纳不够也是原因之一。就业职种多偏向劳力技艺及自营小摊为主, 但收入偏低,而接受职业训练的机会不大,创业更是困难多多。近年有些人以开出租车为业。在住的方面,自有住宅比例不高,且住处障碍也造成诸多不便,如卫浴 设备、楼梯台阶、空间太少都是问题,而居住的负担也相当大。有关行的问题,患者出门多以搭乘出租车或请人开车为主,有些是骑改装摩托车,至于自己开车或电 动轮椅者较少。患者大都无法单独出门,环境障碍、缺乏交通工具都是出门的困扰,而被出租车拒载也不罕见。依据调查显示,患者最需要接受协助与辅导的项目依序是经济、就业、就医、行、住、婚姻等。
Maynard等人在1979年就已指出,脊髓损伤后的神经恢复可以略作预测,一是看受伤时的严重程度,一是看开始时期的功能恢复。 完全损伤的患者大部分一直都维持完全损伤的状态,而不完全损伤患者恢复的机会较大,日后的活动功能也较好。不完全损伤可由保留荐部机能看出,也就是说,患 者可以主动收缩肛门口,按自己意志弯曲大脚趾,肛门口有感觉。而保有荐部运动机能的患者比仅具有荐部感觉机能者的恢复机会较大。另一指标是看病人的临床过 程,运动功能越早有恢复迹象,其恢复的机会愈大。但神经恢复不见得会持续进行,也许在恢复到某一程度就停止了。如果时间过去,例如受伤后三个月甚至半年, 一直看不到神经恢复,则往后恢复的机会就不大。目前研究指出,在受伤内八小时静注大量类固醇,不管完全或不完全损伤的患者,神经会有某种程度的恢复。由于 对脊髓损伤的了解与处理的进步,患者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不完全损伤的比例也较为提升,再加上完整的复健训练,患者生活的品质与家庭社会的适应也有长足的进步。
脊髓损伤并不是新的病症,在西元前2500年埃及一位医师,就已很准确地描述颈部外伤造成四肢全瘫的临床症状,并且下了无法治疗的断 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年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脊髓损伤患者在头一年的死亡率高达90%,而能活过20年的人不到1%。由于全面治疗中心的设 立,脊髓损伤病人存活机会大大提升,在1960年代四肢全瘫的死亡率已降至35%。美国首座复健中心由Munro在1930年代成立,英国则是 Guttmann在1940年代建立。这些中心提供完整的医疗团队来照顾病人终身,用以提升患者存活率,降低续发合并症。在台湾,台大医院复健部在 1968年首先开始脊髓损伤病人之复健,接着陆续有许多医学中心也能提供相似的训练。台大医院检讨前十年工作成效,发现脊髓损病人平均住院日由早先的半年 缩短为后来的三个半月,日常生活可完全独立者占六成,而九成以上病人经膀胱训练后可达到理想自解状态,但再就业率一直偏低。外伤性脊髓损伤之原因,以车祸、高处跌落、被重物压伤为主,因此注重交通安全、职业安全等防止意外变生的安全守则,也是预防脊髓损伤 发生之通则。在车祸或意外现场,受伤者一旦同时丧失运动与感觉机能,譬如下肢或颈部以下不能活动也没有知觉,则要怀疑脊髓损伤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进一步人 为伤害,在移动与转送过程中,需要特别保护脊柱的稳定性。由于处理脊髓损伤需要有充份的设备与医疗人员,因此病人以转送有经验之医学中心诊治为宜。总之,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残障,尤其容易发生在青壮年,对病人本身、其家庭、甚至社会都造成很大的损失,而无论在医疗或复健方面,面对的问题及困难特别多,需要专业医疗团队之成员共同协调合作,以及家庭、社会与政府之配合,才能有满意的治疗成果。
所谓“脊髓损伤”是指急性外伤性伤害侵及脊髓与神经,造成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失常。这通常是由于巨大的外力,如车祸、坠落、重物 压伤、运动伤害等,使脊柱移位或骨折造成,而有些老年人发生损伤的原因是闪跌、滑交等小伤害。一般脊髓损伤都可发现其脊柱严重的破坏,但也有些损伤患者的 影像检查看不到脊柱明显的变化,当然也有些人虽然伤及脊柱,但并未造成脊髓损伤。有些瘫痪的病人,并不是外伤性伤害造成,而是由于肿瘤、脊血管、发炎等因 素,这些脊髓疾病的表现常与外伤性脊髓损伤相似。颈髓受伤会造成四肢瘫痪,约占所有脊髓损伤患者的半数;若伤及胸髓、腰髓或荐髓,则会造成下半身瘫痪。除 了运动与感觉机能障碍外,脊髓损伤还会造成排尿、排便困难及性功能障碍,而呼吸问题、自主神经机能异常也常见。不止如此,心理挫折、经济问题等也跟着浮现。
在台湾地区,每年新增约五百名脊髓损伤病例,外伤性原因以车祸居多,几占百分之五十,其次为高处跌落、重物压伤、滑跌、运动伤害、刀 枪伤等。年龄层以20岁到29岁的发生率最多,而20岁到49岁患者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学历以高中居多,其次国中,再次为小学、大学。以性别而言,男女之 比约为五比一。美国每年新增一万名病例,全国超过二十五万患者,平均年龄约二十岁。受伤原因以车祸居首,其次是跌落、暴力及运动伤害。一年中以七月发生最 多,周六是每周最多的伤害日,而酒精及药物滥用也扮演一重要角色,男女比例为三至四比之一。一般学者认为,脊髓损伤之流行病学可以反映各国社经状况。注重 交通安全及职业灾害的国家,其脊髓损伤发生率较低,而女性活动较热络的社会,其损伤的男女比例也较低,在枪枝管制较松、体育运动较风行的国家,两者造成脊髓损伤的比例则较高些。
依据脊髓损伤者协会在民国七十九年的调查,会员最困扰的健康问题,首先是大小便困难,其次是褥疮,再次是神经抽痛。患者之就业率不到 三成,不能就业之原因,首推生理状况有问题,其次是个人心理障碍、交通环境障碍,而社会的接纳不够也是原因之一。就业职种多偏向劳力技艺及自营小摊为主, 但收入偏低,而接受职业训练的机会不大,创业更是困难多多。近年有些人以开出租车为业。在住的方面,自有住宅比例不高,且住处障碍也造成诸多不便,如卫浴 设备、楼梯台阶、空间太少都是问题,而居住的负担也相当大。有关行的问题,患者出门多以搭乘出租车或请人开车为主,有些是骑改装摩托车,至于自己开车或电 动轮椅者较少。患者大都无法单独出门,环境障碍、缺乏交通工具都是出门的困扰,而被出租车拒载也不罕见。依据调查显示,患者最需要接受协助与辅导的项目依序是经济、就业、就医、行、住、婚姻等。
Maynard等人在1979年就已指出,脊髓损伤后的神经恢复可以略作预测,一是看受伤时的严重程度,一是看开始时期的功能恢复。 完全损伤的患者大部分一直都维持完全损伤的状态,而不完全损伤患者恢复的机会较大,日后的活动功能也较好。不完全损伤可由保留荐部机能看出,也就是说,患 者可以主动收缩肛门口,按自己意志弯曲大脚趾,肛门口有感觉。而保有荐部运动机能的患者比仅具有荐部感觉机能者的恢复机会较大。另一指标是看病人的临床过 程,运动功能越早有恢复迹象,其恢复的机会愈大。但神经恢复不见得会持续进行,也许在恢复到某一程度就停止了。如果时间过去,例如受伤后三个月甚至半年, 一直看不到神经恢复,则往后恢复的机会就不大。目前研究指出,在受伤内八小时静注大量类固醇,不管完全或不完全损伤的患者,神经会有某种程度的恢复。由于 对脊髓损伤的了解与处理的进步,患者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不完全损伤的比例也较为提升,再加上完整的复健训练,患者生活的品质与家庭社会的适应也有长足的进步。
脊髓损伤并不是新的病症,在西元前2500年埃及一位医师,就已很准确地描述颈部外伤造成四肢全瘫的临床症状,并且下了无法治疗的断 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年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脊髓损伤患者在头一年的死亡率高达90%,而能活过20年的人不到1%。由于全面治疗中心的设 立,脊髓损伤病人存活机会大大提升,在1960年代四肢全瘫的死亡率已降至35%。美国首座复健中心由Munro在1930年代成立,英国则是 Guttmann在1940年代建立。这些中心提供完整的医疗团队来照顾病人终身,用以提升患者存活率,降低续发合并症。在台湾,台大医院复健部在 1968年首先开始脊髓损伤病人之复健,接着陆续有许多医学中心也能提供相似的训练。台大医院检讨前十年工作成效,发现脊髓损病人平均住院日由早先的半年 缩短为后来的三个半月,日常生活可完全独立者占六成,而九成以上病人经膀胱训练后可达到理想自解状态,但再就业率一直偏低。外伤性脊髓损伤之原因,以车祸、高处跌落、被重物压伤为主,因此注重交通安全、职业安全等防止意外变生的安全守则,也是预防脊髓损伤 发生之通则。在车祸或意外现场,受伤者一旦同时丧失运动与感觉机能,譬如下肢或颈部以下不能活动也没有知觉,则要怀疑脊髓损伤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进一步人 为伤害,在移动与转送过程中,需要特别保护脊柱的稳定性。由于处理脊髓损伤需要有充份的设备与医疗人员,因此病人以转送有经验之医学中心诊治为宜。总之,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残障,尤其容易发生在青壮年,对病人本身、其家庭、甚至社会都造成很大的损失,而无论在医疗或复健方面,面对的问题及困难特别多,需要专业医疗团队之成员共同协调合作,以及家庭、社会与政府之配合,才能有满意的治疗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